众所周知,中文有四声,其中第一声和第二声经常混淆。但是,其实还有一种声调,那就是粗音。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粗音是什么,或者只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口说一说。那么今天,我们一起来探索粗音的故事。
粗音,也叫做重音,是指发音时用力气把音调拖长的一种发音方式。它的存在在一些汉字的发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比如,在汉字“莫”、“抹”、“磨”、“摩”等字中,出现了[hē]和[hé]两种发音,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带有粗音。
那么,粗音的起源是什么呢?据说粗音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音韵学理论。相信许多人都听过《太史公字曰传》中的“雒阳诸葛庐筠为两梁相国司马迁所召,因缮《春秋》起义”,那么大家知道这句话中的“筠”字的发音是什么吗?实际上,“筠”字的发音应该是[hǒu],也就是带有粗音。“筠”字的读音出现异常,其实是因为当时的朝廷正处于一个国家战争的紧张时期,许多字音随着战争而渐渐失传。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字的粗音。
尽管粗音不再像古代那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但是,它的存在还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的。了解粗音的发音规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汉语发音,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汉字的发音和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