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龙(Dinosaur)是史前脊椎动物中最为著名的一类,存在于距今1.7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,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,形态各异,数量繁多。那么,恐龙这些生物从哪里来呢?
学者们认为,恐龙其实是从翼龙演化而来。翼龙是一种有着羽毛和脊梁的史前生物,它们并不能像鸟类那样快速飞行,而是利用两只翅膀的滑翔来飞行。通过分析翼龙和恐龙化石的结构,学者们发现,翼龙的长臂骨和恐龙的手骨非常相似,因此推测不同种类的翼龙分别演化成了大约3-5类的恐龙,分别是兽脚类、蜥脚类、鸟臀类、角龙类和甲龙类。
但是,恐龙却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亡了。许多学者相信,恐龙灭亡是因为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,这颗小行星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环境灾难。该事件也被称为“K-T事件”,是地质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之一。虽然恐龙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近6500万年,但人类对这些生物的好奇心和研究热情始终没有消减。
对于恐龙时代的研究,我们不仅可以从化石中读懂这些史前生物的形态和习性,还可以通过动画等形式模拟它们的外形和行为。而且,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有许多恐龙家族的后代,例如鸟类,它们的祖先就是一种蜥蜴形态的史前生物,令人感叹恐龙时代的遗产是如此之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