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古代典籍《国语·周语中》,有这样一句话:“子之燕有胜於人者,而溪洛胸有成竹天下无敌。”意思是说,燕国子之(公元前7世纪)的燕国胜过其他国家。但是,溪洛胸中已经有了成竹,所以无人是他的对手。那么,这个胸有成竹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?
究其来,溪洛是一位谋士。溪洛,又称匡比,是公元前7世纪的晋国人,是晋国名相晏子的学生。溪洛不仅读书好,而且又机智、聪明,是一名杰出的谋士。在晋国的国都齐国受到攻击时,溪洛献计建议,在没有导致战争的情况下卫国保家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溪洛在晏子的指导下一直学习,后来涨官至太史令。溪洛提出的这句话,也被后人奉为崇高的标志,称之为“成竹在胸”。
在中国古代,胸有成竹一词形容了人类思维的高度集中,目的是通过在脑海中预先绘制图像或策略,以便能更好地思考和分析。一个人只有在熟悉某个问题时,并且进行过深入思考,才可能在脑海中预先构造好问题的解决方案。因此,当今社会上,“胸有成竹”这个成语,也用于描述模式和计划固定或计划有序,基于预计将来的行为或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