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利子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象征,在古代中国被普遍使用。那么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呢?其实,舍利子的形成有多种原因。首先,从佛教传说上来说, 舍利子是佛陀身体化身的残存之物,是佛教中至为神圣的遗物。其次,舍利子的形成还和佛教信仰中的坛城造像有关,坛城造像内部通常藏有法器、瓶砚、舍利子等物品。而从历史上来看,舍利子曾经是一种对战士的尊崇表现,是一种武勋荣耀的象征。在唐代,死去的文人、武将、诸侯,多半会用铜镀金、银镀金、金镀金、铁、鎏金之物制成佩饰或珠宝,常挂于牙牌之上,称之为“物令”或“令物”,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舍利子。
舍利子渊源流长,可以追溯到3世纪以前。传说中,当时有一位行脚僧人周游天下,拥有一颗帕耶城舍利子(即佛陀的舍利子),随身携带。有一次,他到达中印度绿城,遇上了佛教大师竺法兰,竺法兰在见到周游僧人的舍利子之后,深受感动,赠送了他一个佛陀遗教,告诉他将舍利子融入铜中,可以制作成珠宝首饰,并取到生命的安宁。据说,此后周游僧人不断传递这一遗教,发扬传统、弘扬佛教,最终使得舍利子几乎传遍了整个东亚,成为东亚佛教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