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的尾声来了,你是否掏空了口袋,收了满满的压岁钱?但别急着花钱,立春后,你要为祖宗庆贺一个团圆的节日——元宵节!那么,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呢?
元宵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又称上元节、元夕、灯节、花灯节或小正月,是农历正月十五,是中国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。元宵节的主要传统活动是赏花灯、猜灯谜、吃元宵、舞龙舞狮等。
元宵之夜,南方的夜空闪烁着的五颜六色的彩灯,成千上万的人穿梭在花灯辉煌的街头巷尾,欣赏灯会秀、猜灯谜、食用小吃。北国的孩子则拿着装有红豆沙、豆沙糯米粉或枣泥的元宵,一起团圆,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望。
元宵节始于中国汉朝,源自太初历,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一个节日,当时俗称“上元节”,是指每年正月上元日(农历正月十五日)的夜晚。在这个晚上,古人把自己的思念融入到月饼和各式各样的“汤圆”之中,一方面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,一方面又代表了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聚餐欢庆的气氛也从那时起一直流传下来,至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文化。
据史书记载,元宵节最初是一个女性的节日,相传汉武帝时期,选美活动计划中的一项就是为女子在宫廷中举办灯会。后来在民间,这种宫廷独享的灯会被市民借鉴仿效。到了唐宋时代,灯会已成为元宵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,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