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画是汉字书写的基本单位,它的形态各异,有横、竖、撇、捺、钩、折、提等,这些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。而死的笔顺指的则是一些字形始终都按照相同的笔画顺序书写。那么,这种笔画顺序的规范是如何产生的呢?
相传,早在唐朝时期,名家刘勰所撰的《文心雕龙》一书中就提出了“笔画按古人秦碑所调法”的规定,这依然被奉为书法规范的基础。在本来是草书的草体中,背后的历史却充满了古代文化的底蕴。因为秦朝的部分文字曾发生了变形,与楷书有所出入。唐代书法家骆宾王制定了文房四宝中的“四贵”即:宣纸、墨、砚、笔。这其中的“笔”不仅包括笔杆,还包括笔头,对书法造型具有决定性影响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死的笔顺不断地被探究、发展和改变。毛笔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就像它的名字一样,最早的笔是用每片竹叶制成的竹片扁形带鬃毛的笔,叫“竹田笔”,而且还是在汉代才有的。时间的推移,笔从竹田笔过渡为毛笔,毛笔从小变大,从中空变实,从圆笔变平笔,再经过千百年的改进完善,终于形成现代毛笔的样子。
死的笔顺已经成为了我国书法的一项重要技巧与表现手法,例如人们熟知的三字经、千字文,有着特定的笔画书写方式,通过死的笔顺的规范,如此精美的汉字才得以独树一帜。而这种死的笔画顺序的规范,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,深扎在了中国的历史、文化之中,随着时间的推移,历经沧桑,至今仍不断演变。现代人对于这一传统,也应该研究、认识,发扬光大,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独树一帜的光芒。